“村上辦銀行,助農錢包漲”。如今在長豐縣,這句由農家人自“產”的順口溜在田野平疇廣為流傳。
  秋末的長豐大地,到處飄蕩著草莓花香。 10月29日上午,筆者走進水湖鎮李楊村千畝草莓基地,只見熙攘的人群正在搭建鋼架大棚,以備草莓安全度冬。“多虧村上‘銀行’,在緊要關頭給俺家送來了1萬元貸款。俺用這筆錢,備齊了鋼架材料,新添了三個草莓大棚,這一個大棚的立起,就等於掛上一個鼓囊囊的錢袋子啊,到時‘逮’上十萬八萬,可不費吹灰之力”。莓農郭興來一邊忙著捆扎棚架,一邊樂呵呵地和筆者聊了起來。“嗨!這村辦‘銀行’可是俺莓農自家的銀行,你啥時需錢啥時借,萬兒八千不受限,今天寫個申請,明天錢就能來,不像公家銀行,借個錢既要擔保人,還要房產抵押,等貸款到手,黃花菜都涼了。 ”一旁忙活的村民李德松也情不自禁地搭起話茬來。
  兩位莓農所誇的村辦“銀行”,指的是長豐縣村級新崛起的“扶貧互助社”。一直以來,由於金融信息不對稱,缺乏有效的抵押物,農民貸款總是處在兩難境地,一面是缺乏有效的融資環境,一面是急需繼續投入擴大生產規模。而面向農民的小額貸款成本高、風險大,很多商業銀行不願輕舉妄動,農民貸款難、手續繁已成為當前農村生產發展普遍存在的制約性難題。對此,近年來長豐縣試點以財政資金“鋪底”,再由村民自主、自願,以自有資金參與形式,進行互助資金組織建設,變“輸血”為“造血”。村級成立的“扶貧互助社”實行“民管、民借、民用、民還,周轉使用,滾動發展”機制,從而緩解了農民生產經營資金短缺難題。“互助社雖然放貸額較小,但對農民來說,卻起到了‘雪中送炭’效應。 ”李楊村扶貧互助社理事長郭同豐告訴筆者,村互助社成立以來,擁有會員119戶,今年已為90多家困難戶發放了草莓種植專項貸款,促使全村草莓種植面積擴大到了3200畝。
  據介紹,今年以來,長豐縣共發展62個扶貧互助社,有2451戶農民借款1300萬元,用於發展特色農業。如今,各村建立的互助社,已成為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的強大引擎。(孔憲昌、康傳兵)  (原標題:村上辦“銀行”助農收入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13djrum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